欢迎来到成都艾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科学研究不仅要开出美丽的花,更要结出丰硕的果
发布时间:2015-08-06浏览次数:2664


    2010年6月20日至8月6日的48天时间内,沪杭高铁建设者们使用成都艾格UN5-150ZB闪光焊轨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线轨道焊接作业。在当年9月28日的试运行中,列车在无缝钢轨上平稳地飞驰而过,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创下当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这一时刻为西南交通大学钢轨焊接设备团队全体科研人员所铭记,因为,UN5-150ZB 闪光焊轨机正是他们耗费多年心血研制并成功转化的产品。

材料学院副院长吕其兵教授颇为自豪地谈到,国内企业采购钢轨焊接设备,首先会想到成都艾格,而且现在部分设备已出口到南美、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科学研究不仅要开出美丽的花,更要结出丰硕的果。”如材料学院院长黄楠教授所言,多年来,钢轨焊接设备科研之花越开越盛、越开越艳,而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一直以来,材料学院都十分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促成产学研的结合。黄楠院长坦言,学院一直都希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形成成果—应用转化—基础研究。目前来看,材料学院的科研成果转化无疑已经开始步入这种良性循环。在轨道焊接技术方向,吕其兵、骆德阳、谭克利、戴虹等老师的小型数控气压焊轨机、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等成果已在校产平台转化。其中,先进焊接技术研究团队联合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铁路局,共同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台“移动式数控气压焊轨车”,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青藏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中,为铁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曾受到胡锦涛同志的高度评价。
      ……
    “科技成果在转化中离不开原创人员的进一步投入心血”,吕其兵副院长坦言,科研成果转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特别是在国内具体现状下,企业投入不足、整体人才素质偏低、注重眼前利益等,转化过程中必须有吃得苦中苦的精神和意志,否则便会半途而废。回想起钢轨焊接设备团队20余年所经历的从工艺调试到改造到自主研发的漫长过程,吕其兵副院长直言不易。“2004年我带着3个研究生在青藏线高寒缺氧的地方工作近两个月,常常十几天洗不了澡,4000米的海拔,走路都很困难。2005 年冬天,在气温-20℃的情况下,西宁至格尔木复线修建中出现技术问题,我在两节车厢间的连接处站了近9个小时到德令哈,下车时两条腿冻僵了,到宾馆后用热水泡了很久才缓过劲来。”他说,在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亲临一线,掌握现场一手资料,成果转化所形成的产品才能真正达到成果的功效,钢轨焊接装备能够得到认可,正是得益于团队教师在现场的摸爬滚打。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为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技术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面向未来,西南交通大学钢轨焊接设备团队将继续坚持让科学研究走良性循环的道路的理念,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